1.如何看待ig夺冠对行业的推动

2.“互联网运动”能过好体育大年吗?

3.“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呢?

4.球球大作战联手阿里体育 打造移动新天地

举办体育赛事的好处_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对当地电商行业的作用

城市 · 赛事 · 品牌 · 传播

“水中贵族”百岁山这些年凭借在全球多个单项 体育 赛事和运动队的营销赞助上,怒赚不少口碑和人气。与之相比,怡宝、农夫山泉、今麦郎等其他国内瓶装饮用水品牌,在 体育 营销赛道上,又做的如何?

作者 | 王沈童

编辑 | 加贺

7月18日,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世界乒联)发布官宣并发文称,亚洲领先的天然矿泉水品牌百岁山正式成为其全球顶级合作伙伴。未来,百岁山将为WTT大满贯、WTT世界杯总决赛、WTT冠军赛、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多个赛事提供饮用水支持。而作为WTT世界乒联第七家全球合作伙伴,百岁山也将携手助力WTT在全世界范围内为“重新定义、重新构想、重新激活乒乓球”这个目标而努力。

01.

百岁山牵手WTT

将是一场双赢

百岁山在此前连续9年时间里,始终保持着国内天然矿泉水品牌全国产销量、市场占有率第一,而且他们还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天然矿泉水品牌。

百岁山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自然离不开其在细分市场以及立体化商业布局上所下的功夫。 作为一款瓶装水品牌,其深刻理解纯净水和消费者 健康 生活密切的关联度,而且品牌也在尝试通过场景化营销让消费者在具体的氛围中感知品牌的质量与价值。

此外,由于 体育 运动与 健康 息息相关,而 体育 运动的开展方式又让它与饮用水之间有着供需关系,加之运动员和 体育 赛事的饮食标准往往又给消费者带来严格而专业的印象。因此可以说, 体育 行业是完美契合百岁山的,而 体育 赛事则在2018年后,成为百岁山商业运作的主阵地。

2018至今的5年时间内,百岁山先后与国际篮联、国际排联展开过深度合作,为男篮世界杯、篮球奥运预选赛;排球世锦赛、排球国家联赛等相关赛事提供饮用水支持。除此之外,他们还涉猎足球和网球赛道,包括中超联赛、法国超级杯中国赛及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公开赛在内的多项足网领域比赛,都曾得到过百岁山的支持。

然而,真正让百岁山实现自身商业价值,并帮助其有效拓宽市场渠道的则是乒乓球项目。

乒乓球虽然起源于英国,但凭借其简易的场地设备和原始的玩法迅速成为适合草根阶层日常 消遣的运动形式之一。传入中国后,它的高普及度和深厚的人才储备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带来了一位位世界级巨星,我国选手也几乎常年包揽世锦赛、奥运会等世界大赛各个乒乓球单项和团体项目的冠军。

与此同时,优异的成绩也推动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商业价值开发,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纷纷选择在乒乓球赛事上进行营销赞助。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中国乒乓球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4-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7%。2019年,乒乓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3亿元,较上年增长7.03%。而随着全民 健康 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利好,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27亿元左右。

事实证明,百岁山赞助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的选择是正确的,后者为品牌带来了极高的曝光度。 《中国 体育 》对该项赛事进行了全程直播和媒体推广,总触达人次达到1.42亿,总播放量为789.5万,而且赛事的观众活跃度极高,中国公开赛期间的直播弹幕量达到了350万条。这样的高曝光也直接帮助百岁山加固了国内瓶装饮用水霸主标签。

百岁山作为中国饮用水行业跨出国门的领军者,30年间品牌销往至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塞尔维亚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加上其水中富含钾、钠、镁等多种矿物元素,与 体育 运动有着天然的契合度,符合 体育 赛事饮用水的标准。

因此,品牌也受到了WTT的青睐,而以上种种原因都成为促成百岁山和WTT这次合作的推手,前者也将利用这次机会在未来致力于推动乒乓球赛事深入更多国家和地区,支撑乒乓球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后者同样也会帮助百岁山,完成宏远的国际化目标。

02.

体育 营销赛道上

瓶装饮用水品牌的明争暗斗》

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对 体育 产业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升级, 体育 赛事中暗藏的商业价值也正在被逐步开发出来。 而伴随近期国内 体育 赛事陆续恢复办赛,足球、篮球、网球、橄榄球、棒球等各项运动也陆续开放线下观赛, 体育 市场也在至暗时刻之后迎来复苏。

众所周知,水是人体维持生命力的必要元素,而在 体育 运动中,人体更需要在出汗和消耗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由于携带方便,瓶装水往往成为 体育 活动、 体育 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瓶装饮用水行业在全球的 体育 营销市场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类饮用水品牌为了扩大拓深 体育 营销版图,都在积极寻找与自身调性匹配的 体育 。

但是,大部分瓶装饮用水的配方高度相似,且价格普遍差异不大。想要抢占 体育 市场的先机,品牌往往就需要用差异化的包装和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来帮助自己的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这几年国内瓶装饮用水与 体育 赛事达成的合作来看,明面上各取所需,实则暗流涌动。

除了百岁山之外,怡宝和农夫山泉也是国内瓶装饮用水品牌,在 体育 争夺战中的主力军。

怡宝以 体育 营销作为品牌升级的重要载体,利用 体育 运动承载的“专注、行动、协同、超越自我”等精神内涵来强化品牌“ 健康 、纯净”的功能价值。可以说 体育 与怡宝品牌的理念高度契合,也丰富了怡宝的品牌内涵。

怡宝的 体育 营销策略是通过从马拉松到专业路跑的路跑赞助体系实现跑步人群全覆盖,同时借助足球和自行车顶级赛事来提升品牌全国影响力。

从2016年开始怡宝就与北京、上海、厦门马拉松进行合作,同时整合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TNF100、八百里流沙等优质的 体育 IP,形成以全人群、专业化、体系化的“跑步运动绿色领跑者”形象。

此外,怡宝在足球领域也有广泛投资,包括拿下亚冠联赛的合作以及与中国男足国家队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怡宝洞察国内 体育 产业的发展大势,依托国家对 体育 产业和 体育 资产的改革,进一步整合 体育 营销的。2019年,怡宝正式成为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的合作伙伴。与TEAM CHINA达成合作,怡宝充分利用了品牌自身的优势,不仅借助国家队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属性,更是依托国字号代表队带来的高曝光度,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辨识度,帮助产品在国家队征战的过程中走向世界。

合作期间,怡宝相继推出中国国家队版怡宝水、中国国家队版魔力运动饮料,并在全国主要城市,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线,把自身渠道众多、终端灵活的特点充分展现的同时,把TEAM CHINA品牌形象直接传达给广大消费者。

而农夫山泉参与这场争夺的时间比百岁山和怡宝都要早。1998年,农夫山泉就与法国世界杯直播以及北京奥运会申办活动结合在一起。随后又成为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训练比赛专用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CBA联赛的合作伙伴。

近年来,农夫山泉持续在国内外顶级 体育 IP上投资,从武汉网球公开赛、国际泳联再到中国男女篮国家队,再到成为2019至2021年中国游泳协会官方合作伙伴、官方饮用水与功能饮料赞助商,这些动作都进一步强化了农夫山泉在 体育 营销领域的地位和声望。

农夫山泉深耕 体育 营销,则是在已经进入 体育 领域的前提下,他们的目标是继续发掘 体育 市场的无限可能,持续稳固其在国内瓶装水市场的位置。 除此之外,进军国际市场对于农夫山泉来说也尤为重要,与FINA国际泳联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为来自全球的泳坛名将、名宿教练和各级官员等提供饮用水;赞助跳水世界杯、游泳世锦赛;成为西甲联赛中国区合作伙伴等,都是农夫山泉进一步拓宽品牌市场的妙棋。

另外,像今麦郎凉白开、康师傅、冰露等国内瓶装饮用水品牌,也都在暗中使劲。虽然他们并没有如百岁山、怡宝和农夫山泉那样大范围的在 体育 赛事领域投资,但他们也都在这场饮用水 体育 营销战中捡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小部分份额。

例如,今麦郎凉白开从2017年到2020年三年间,一直作为CBA联赛的官方合作伙伴,为球场上的运动员、教练员提供饮用水支持,而CBA的高曝光也让他们从中得到了不小的收获。康师傅则是走了更加接地气的路线,从全民 体育 、草根 体育 的角度切入 体育 市场,从2019年至今赞助了百搭联盟篮球训练营、HEROS骑行嘉年华、“力加杯”海南省排球联赛和南京紫东?仙林半程马拉松等多项民间或地方级别的赛事,从下至上助力中国 体育 发展。

而作为中高端矿泉水代表的昆仑山和雅客长白甘泉品牌,则致力于通过高端小众的 体育 项目来深入沟通目标消费者。昆仑山在经过前几年网球营销之后,重点发力冬季项目,先后与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和中国国家冰球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雅客长白甘泉则先后与中国体操队、中国击剑队和中国帆船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全面影响各层级消费人群。

随着全动的兴起和热潮,未来国内 体育 市场上还将会出现以大众为主题的 性赛事和非职业赛事,而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体育 赛事及活动复苏的当下,这将会给到其他的小众或新成立的瓶装水品牌进入 体育 领域的契机,也将是无限的机遇。

03.

“短而杂”

国内瓶装饮用水 体育 营销误区

目前我国瓶装水品牌的 体育 营销赞助动作频繁,但是与依云、VOSS、可口可乐等已经趋于成熟的国际顶级品牌 体育 营销运作相比,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总结下来无外乎就是两点——“短而杂”。

一方面,我国瓶装饮用水品牌大都习惯把目光集中在各类 体育 赛事的短期赞助上,并更愿意把 体育 赞助作为品牌的战术产品、附属产品,而非战略对待。

另一方面就是杂、种类杂,仅把赞助当做广告来看,并没有形成整合营销传播和有效的赞助权益激活。 我们在市场上很少能见到饮用水品牌结合赞助赛事,与用户、粉丝开展的激活行为,而他们实际的赞助效果也仅基于赛事体现,其他场景下基本等于零。

在与 体育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百事可乐品牌旗下的Aquafin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曾与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LB保持了20年的合作关系,并在与MLB合作期间,为自己的品牌打下了不俗的口碑。

早在19年,百事就获得了MLB广泛的饮料赞助权益,并与半数的联盟球队签署了赞助协议。作为百事旗下的瓶装水品牌,Aquafina也获得了一些俱乐部的主场广告植入等权益。

在随后的几个赛季,Aquafina又以MLB官方瓶装水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了MLB旗下青少年赛事Pitch, Hit & Run以及MLB全明星赛和Home Run Derby等多数活动。2017赛季Aquafina还在芝加哥和纽约两队的主场揭幕战中大放异彩,并与其他9家棒球队开展了全赛季的营销活动。

在同年4月纽约洋基队和芝加哥小熊队的比赛中,百事也正式推出了针对消费者的营销活动。除了给予11支球队定制百事可乐包装罐的权益外,还以小熊队获得2016年世界冠军为亮点,推出了限量版的Aquafina瓶装水。

此外,Aquafina品牌也尝试开展了多种赞助激活项目,包括制作小熊队球员的比例全息影像,使其能与球迷一起打棒球,并将球迷体验发布在社交媒体;球迷还可以展示自己收藏的纪念版Aquafina瓶装水。而上述一系列营销操作,也让百事品牌和Aquafina品牌在棒球领域提升了一个高度。

虽然2017赛季结束后,MLB官方饮用水及饮料的被可口可乐公司拿下,但这不妨碍百事和Aquafina品牌在MLB积攒的口碑与影响力,得到其他 体育 项目的青睐。而后他们转战NFL赛场,用相同的手段同样把 体育 营销做的风生水起。

如何看待ig夺冠对行业的推动

当然,这是为优酷运动创造一个繁荣的时代。阿里体育和优酷体育有明确的业务分工,优酷体育被认为是阿里生态育内容的承载者。杨伟东认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希望阿里体育通过赛事活动,优酷体育通过体育内容,两者进行结合,再加上阿里巴巴原有的生态,希望摸索出一套体育产业新的玩法和创新手段,内容+电商、内容+服务或是内容+比赛。

在演讲环节中,杨伟东也抛出了一个关键信息,优酷体育将从世界杯开始,正式进军到体育产业中。“我们做世界杯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个头部IP,而是基于体育内容做长远规划。”他也提到,阿里巴巴和优酷进入体育不是暂时的快乐,而是对这个行业的持续投资和探索。

优酷体育的加入也为巨人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对于是否会成为新的“超级玩家”,杨伟东如是告诉体育大生意:“至于是不是超级玩家,我觉得要看最后的结果,不是有钱就是超级玩家,钱不代表任何,最终还是要思考阿里巴巴进入体育产业,到底能够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什么增量和不同。”

优酷此次强势切入体育内容已经是这届世界杯开赛前的一个重头戏,毕竟作为央视首次开放世界杯直播权的国内主流网站,其意义非同一般。其中关于优酷与央视播放合作的价格始终是外界广泛猜测的问题。虽然咪咕与优酷对此守口如瓶,但坊间传言认为咪咕的合作金额约为10亿元,而优酷的合作金额高达16亿元。

“互联网运动”能过好体育大年吗?

1、游戏职业化与国际化

扶持行业发展,互联网巨头、电商品牌等各路资本布局,加上国内外赛事开展,将涌现出更多选手、职业战队、内容制作的产业链得到完善,游戏向着职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行业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化发展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监管强度将不断提高。今后,还将促进电子竞技行业的规范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

3、全民化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以移动方式观看电子体育赛事的人越来越多,使得电子竞技行业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国内电子竞技产业的用户群体将不断扩大,迎来全民参与的时代。

“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呢?

事实上有很多数据证明,“ 体育 大年”并不仅仅是媒体圈生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确实是一个有迹可循的财富密码。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申奥成功开始,国家统计局就预计它所带动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将在未来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0.4个百分点。2019年集中举办12项重大 体育 赛事的上海也做过类似的统计,发现“ 体育 大年”带来了30.9亿元的直接消费,并拉动相关产业增长超过102亿元。

互联网产业似乎也按照这个规律周期性地出现风口:2008年前后,薄荷 健康 与咕咚先后上线,前者推出了测量代谢水平、查询食物热量和记录卡路里等功能的体重管理APP,后者的重心逐渐从智能硬件向线上平台转移,成为全国首款主打运动社交的手机软件;2014年前后,互联网运动领域再次迎来爆发,悦动圈、Keep成为了投资圈的香饽饽。

所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人套用了这个经验,认为2021年“ 体育 大年=财富密码”的公式将再次奏效。毕竟从6月开始,美洲杯、、东京奥运会、残奥会、12强赛、全运会等多项赛事相继展开,再加上已经进入赛事周期,将在2022年年初举办的北京冬奥会, 体育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赛事热点”是极端丰富,从业者们基本只需要考虑如何“转化”的问题。

那么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呢?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给出积极的答案。一方面,站在2021年已过大半的时间线上来复盘,今年看上去扎堆的“赛事”实际上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比如在疫情反复下,原定今年举行的成都大运会被迫推迟一年、国足的12强赛将主场迁到了西亚、中超和CBA仍然选择赛会制进行;白银越野赛事故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每年上千场的线下赛事也都遭遇审批难题,其中2021XTRAIL喀纳斯超级越野赛、江苏苏州吴中四季越野赛等赛事都被戛然中止。

在这种情况下,“赛事”带来的流量红利虽然有,但是否能够获得“扎堆”带来效果——也就是通过连续不断地破圈形成一个稳定的增量来源,这就似乎要打一个问题号了——甚至增加了额外的困扰,比如白银赛事事故后,社交媒体上不乏对“马拉松”、“越野”、“跑步”等运动的负面解读,这几乎直接影响着运动经济的路人缘。

另一方面与2008年、2014年相比,运动经济留下的空白似乎已经不多了。尤其是对于重视“拉新促活”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在运动监测、智能硬件、线上赛事等常规产品形态已经发育相当成熟的前提下,市场需求趋近饱和通常意味着两件事:做更难的生意,或者找更偏门的用户。

其实对 体育 产业来说,2021年的利好不仅仅来自于赛事。

例如前段时间,院印发的《全民健身(2021—2025年)》,就着重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方向。《》表示到2025年,经常参加 体育 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千人拥有 社会 体育 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 体育 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对大多数人来说,国家的政策文件是枯燥的,但如果你了解这一纸文件背后蕴含的巨大机遇,那你可能会觉得它尤为亲切。

从时间线上来看,《全民健身(2021—2025年)》并不是院关于“ 体育 经济”进行的第一份规划。在这之前,院曾在2011年和2016年分别印发了《全民健身(2011—2015年)》《全民健身(2016—2020年)》将全民健身与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五年并行。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 体育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 体育 产业总规模从1.9万亿增长到2.948万亿。截至2019年底,我国 体育 场地总数更是达到354.44万个, 体育 场地面积达到29.17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2.08平方米。

这些数字,对应着我国 体育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参与 体育 运动更加方便,为全动的普及和 社会 运动氛围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对于 体育 经济来说,则对应着消费者规模的扩大、画像的丰富、消费意愿的增强、消费频次的增加、停留在消费场景时间内的时间增长。

再回到《全民健身(2021—2025年)》所提及的内容,上面提到的数字基本都得到了“正面延续”,也就是说消费者规模、消费者画像、消费者意愿这些 体育 经济里最重要的变量会再次增长,在理论上是必然发生的事。

当然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全民健身(2021—2025年)》给与“线上”、“智慧”等关键词更高的权重。包括《》下发后相关部门的访中,这些概念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有时候甚至会被媒体放在直接标题里,成为整篇论述的“主题”。

例如河南省 体育 局群体处处长赵峻就曾在访中介绍,未来河南省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覆盖,加强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健身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上海长宁区 体育 局局长王仁伟也曾对媒体表示,长宁区除了要实现各街镇“十五分钟社区 体育 生活圈”全覆盖,也要加快长宁 体育 公共服务智慧化进程,实现场馆在线预定、在线管理、大数据分析和 体育 赛事的线上报名等功能。

因此理论上,如果2021年是一个利好 体育 经济的 体育 大年,那么在这一轮的 体育 经济周期里,最大的受益者最可能是那些已经完成了原始需求的线上改造、积累了足够线上用户的“互联网+运动”行业。

而从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这个趋势似乎已经有了开头,并着重体现在两点:一个是人们喜欢的运动方式,看起来越来越受到“社交网络”的影响;另一点是很多小众的运动项目,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快速完成破圈,积攒下了足够支撑起商业化运行的市场基础。

(关于互联网行业能够参与到运动经济的哪些方面,我简单的做了一张图)

以刚刚过去的奥运周期为例,据央广网报道,在奥运会开始前,健身、垂钓、瑜伽等“非接触式” 体育 消费用户占比显著提升,其中大量新的“钓鱼佬”是邓刚、刘志强的忠实粉丝,将“盘老板”作为整个钓鱼体验的决定性因素;相应的,各类 体育 培训、赛事报名和场馆预定为代表的 体育 服务迅猛增长。

南京市奥体中心冰上运动俱乐部工作人员在访中则表示,奥运会期间正常营业时,每天过来运动的顾客有两三百人,接近往年同期的两倍。

与之类似的是瘦身餐、轻食、 健康 饮食方案的崛起。

虽然有外貌焦虑、身材焦虑的争议,但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掀起减脂瘦身、局部塑形等“新 时尚 ”确实是既定事实,大众以审美为由的体态修正诉求被刺激得愈发强烈,并转化为实打实的消费需求。尹正就依靠减肥这个人设在2021年拿下了#尹正我不配吃汉堡#、#尹正第三周吃了什么#、#尹正 无效减肥#、#尹正喝醉偷吃午餐肉忘了味道#、#尹正减肥后吃到米饭的表情#等十多个上亿阅读量的热搜,然后“尹正同款”成为了各大运动健身博主、电商平台的文案热门选择。

总之赛事带动着消费者热情高涨,“互联网运动”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运动”这个硬核的场景,而是更接近于“ 健康 ”这个更广泛的概念。

据FastData极光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经常参加 体育 运动的人达到4.35亿,比2019 年增加2700万。而另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2月,超过7.8亿用户线上“云运动”,使用垂直专业健身APP的运动达人规模接近6000万。

那么互联网运动企业一定能够把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吗?答案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首先随着 体育 产业规模的增长,特别是当线下 体育 运动项目因疫情影响而陷入停滞的时候,互联网运动企业确实能够吃到增长红利。

咕咚赛事总监向我们介绍,在疫情影响下,往年1000场左右的线下赛事如今急剧缩小,但运动人群对于赛事的需求却没有降低,因此大量用户涌入线上——线上赛事仍然会有奖牌、会有参赛证书,但并不需要固定的比赛场地,也相应不会受到更多防疫工作的影响——因此作为替代方案,咕咚赛事线上用户也呈现出比较好的增长态势。

整个互联网运动大盘也在增长。据FeatData极光数据显示,到2021年4月,国内运动 健康 APP活跃用户规模和打开率分从2019年的4836万,打开率8.4%增长为5479万,打开率11.5%。

然而通过前面的讨论其实不难发现,赛事经济、 体育 大年虽然会带火人们运动热情,从而让更多人转化为运动领域的消费者,但被转化之后的消费者们并不会平均分布在运动领域的各个细分领域,而是会受到参与门槛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优先级次序,增长首先带动的是一定是常规的“ 体育 经济”,比如推动人们更多购买“能够帮助消费者参与运动”的商品,像运动服装、器材装备等相关品类的消费,或者推动人们参与到跑步、游泳等大众化的运动项目中来。

再具体到每一个企业,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不想成为聚合类的大平台,那么能够到的红利也就十分有限了。而这就关系到一些普遍存在的,阻碍着整个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

例如目前市场上主打运动、 健康 、健身标签的产品基本上都缺乏足够深的护城河。以薄荷 健康 为例,其从2007年开始深耕 健康 饮食十多年,旗下已拥有薄荷之心(功效型食品)、薄荷上选( 健康 零食)、薄荷有料( 健康 速食)、薄荷之森(儿童营养)四大 健康 食品子品牌,产品SKU数量超过200——按照官宣D轮融资时发布的通稿说法,投资人普遍认为“创立十余年以来沉淀的用户资产和良好口碑为其品牌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薄荷的“十年沉淀”是能够被复制的。例如2019年1月,Keep 健康 食品业务“Keep轻食”正式上线,到今天也同样分为了轻卡主食、 健康 零食、营养调理等三大系列,超70个SKU,换句话说Keep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顺利闯进了薄荷 健康 的大本营。

其次,由于缺乏足够深的护城河,运动 健康 领域的许多服务也呈现出同质化的现状,比如咕咚、悦跑圈、悦动圈等产品在页面版块设置上基本都遵循着相同的逻辑。

(由于主要场景重合,可延伸的版块也大同小异)

当然同行之间拥有相似的产品形态肯定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新鲜事,除了运动 健康 之外,音乐、动漫、短、长等产品拿出来看基本也都大差不差,也并不影响这些行业里的百花齐放。

但问题是在工具导向的大产品框架下,即使产品尽可能地向平台发展,试图通过社交、电商、直播让用户在运营闭环里“玩起来”,运动、 健康 、健身终究没办法改变其作为“有明确诉求、实现路径可量化的行为”这个本质,用户仍然大量处于用完即走的状态。

再加上专业用户、深度用户的需求更加复杂,独立性也更强(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基础的运动已经不再是必需品),因此无论是从运营层面开始开始从开发性价比上考虑,“让用完即走多发生一些,让用完即走的人更多一些”一定是互联网运动企业们最实在的策略,而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他们最活跃的用户,很难直接用“运动受众”去定义——他们有运动、 健康 、瘦身上的需求,但并不需要过多成长——俗称“小白用户”。

小白用户的需求就很容易表现出偶发性了,它可能某一段时间使用很频繁,但也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不用了。所以对这些运动产品来说,用户一方面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用户来带的流量也很难形成沉淀和转化。

因此,互联网运动产品为了更好地与行业竞品进行区分,也为在市场中形成“运动”“ 健康 ”之外更能取悦于普通用户的记忆点,目前表现出来的一个趋势是:大家都尽可能地让自己“偏科”,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一种“过盛”的状态。

例如,咕咚就深耕跑步并以此衍生出赛事运营、智能装备、跑步鞋服等系列产品。薄荷 健康 围绕着 健康 饮食也衍生出 健康 食品、饮食内容、 健康 食谱等服务。Keep更是立足室内健身,开发出独立商城,健身课程、运动装备等板块。

这种垂直的化的运营方式解决了一部分产品特色的问题,但同时它也因为产品的核心功能过于垂直而导致目标用户的范围开始变窄。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运动产品又在市场运行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用户培养路径。

咕咚赛事总监告诉我们,咕咚有一整套由浅入深的赛事体系和运营方法,能从用户进入平台开始就逐步培养其对于运动的热爱和坚持。

具体来说,当用户初次进入咕咚的时候,平台会先推荐一些专业的运动内容来培养用户的运动心智和认知。而随着用户的运动数据逐渐累积,平台会慢慢的推荐一些赛事,开始的赛事会比较简单,用户通常都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并逐渐在运动中收获一种成就感。

除此之外,咕咚的系列运营还包括为每一场比赛定制奖牌、在每个城市组织官方跑团、打造生肖、 星座 等系列IP赛事以及与**、品牌的联名赛事等等。其目的也都是为了加强运动赛事的趣味和文化内涵,并以此增加用户的对跑步这件事儿的参与感、归属感、氛围感,甚至荣誉感,最终形成用户与平台的粘性。

这种逻辑归结下来,平台不是在为一种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平台在培育一种需求,然后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即平台培养用户的运动习惯,用户养成习惯之后产生的消费支撑起平台的营收。

这种逻辑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平台想要扩展业务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平台培养的用户过于垂直,其消费需求也因此被固定。

我们前面也提到,在互联网运动行业,每个公司的服务和产品其实很容易向同行业其他产品靠拢。但问题是,即使一个平台增加了产品服务,但这个平台上的用户可能并不需要你新增的东西,这就形成了你可能有很多产品,但赚钱的仍然是早期的核心业务。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运动APP的发展一直都存在一种的限制,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一家独角兽企业。

正所谓成也用户,败也用户。

但近两年,互联网运动 健康 领域也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正在从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推动着互联网运动 健康 行业的发展。

例如2014年创立的超级猩猩就因为推出的不办年卡、没有推销、专业教练、按次收费的全新健身模式而受到广大年轻用户的喜爱。今年5月份,超级猩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E轮融资,且估值接近10亿美元。如今,超级猩猩已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8个城市累计开设了123家直营门店,并还另有80家门店处于筹备中。

超级猩猩的经营方式算得上是颠覆了传统健身房的年费模式,它属于模式创新的一种。与超级猩猩类似,同样深受用户喜爱的乐刻则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创新。

成立于2015年的乐刻主要通过健身房数字化管理,在线运营、教练和课程供应链、数字化用户资产等维度对健身房进行数字化改造。

改造完成之后,健身房日常管理以及用户在健身房购卡、约课、进店等所有环节都将通过APP实现在线化。乐刻也由此实现健身房整体运营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优化,并最终反馈在门店督导、教练服务、产品开发等具体的业务层面。

简单讲就是,像瑞幸咖啡一样,乐刻通过建立数据中台将整个健身房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将原本属于非标品的服务标品化,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品质的稳定。如今,据乐刻介绍,乐刻已在全国拥有600多家门店,600万+注册用户和超过9000名签约教练。

不同于乐刻专注于健身房背后的数字化改造,2020年上线的“觅幂”则致力于打造一个链接教练、健身房与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运动健身平台。在觅幂上,用户不仅可以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健身场馆,还可以在不局限某个健身房的情况下实现教练与课程的随意搭配。

简单说,觅幂将健身产业链上健身场地、教练和课程三个关键的因素拆解,通过平台的方式让用户可以随意搭配,这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服务选择,也给场馆和健身教练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当然,除了专注于健身房的技术和模式创新之外,从去年开始流行的Switch 游戏 健身环也让基于硬件设备的家庭健身场景成为新的可能。

2020年,一款运动健身镜在上海横空出世。这是由一家成立于2019年,新专注家庭健身场景的新公司推出的智能硬件。产品上市以来就深受资本市场的喜爱,短短两年时间,Fiture先后完成了三轮融资,如今投后估值更是达到15亿美元,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

Fiture成功之后,各种品牌的健身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5月,咕咚推出了自家免会员费的健身镜品牌Fit more,在发布通稿里被称为一直“长于室外健身场景的咕咚迈向室内健身场景扩展的重要一步”。

而几乎与咕咚同时,动魅 科技 、乐刻运动、亿健、数智引力等公司的健身镜产品也纷纷上线。此外像华为、苏宁、海尔等 科技 企业或传统家电厂商也陆续发布具有同类的功能的产品进入市场。

除了健身镜这种跟随潮流的新产品之外,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那些互联网运动产品里的传统模块也进入了被改造的周期里。

例如“线上赛事”就出现了“对赌赛事”的玩法,即用户和用户之间约定一个目标赛事,参与赛事的用户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报名费,所有参与者的报名费形成一个奖金池。待约定的目标到期后,完赛的参与者瓜分未完赛参与者的报名费。

这种玩法在此前大量流行于微信打卡社群中,由网友自发组织、互相监督,也因此通过小程序等方式曾经短暂实现过产品化。

(你一定见过这种社群,也是解散率最高的一种社群)

理论上,互联网运动产品可以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对用户形成一种激励,并逐渐培养用户的运动习惯。

总的来说,在后疫情时代,特别是在疫情持续存在,人们对 健康 愈发重视,而世界性 体育 赛事又不断推动人们运动热情的当下。区别于公共运动场景的家庭健身,和区别于聚集性线下赛事的线上赛事正在培育出一些全新的服务和市场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赶上的风口和红利,当然也有更多企业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中没来得及反应。但这些其实都并不重要。

不提冬奥会、全运会等赛事,仅以成都为例,今年2月,成都获得2024年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主办权;3月,成都获得2022年国际射击联合会(IS)世界杯(和)赛事举办权。此外,成都还将在2022年举办世界大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2023年举办男足亚洲杯,在2025年举办世界运动会。

除了 体育 赛事的丰富,在教育培训商业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素质教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在部分省市,课外 体育 培训也正在成为新的风口。

总之,新的运动场景和需求都已经出现,并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频繁的世界性运动赛事和政策性导向仍将继续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运动 健康 的行列当中。所以对于当前的互联网运动企业来说,打磨产品,提高服务,任何时候都仍有机会在时代的浪潮中独立潮头。

球球大作战联手阿里体育 打造移动新天地

中国体育社交产品的形态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促使传统体育营销的广告投放方式更加多元。体育企业不仅可以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投放广告,赞助球员、球星等,还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做营销活动,在其他新媒体端口赞助网络红人等。

用户只需要在手机端就可以了解和体验到最新、最热门的体育活动、赛事和产品等,体育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并且,还能在网上与全球各地的体育爱好者互动,与体育明星在微博上交流,参与感更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与融合,不论是在体育活动项目还是体育产品方面,体育产业的微分类更加精细化。

例如,体育赛事活动中的篮球就被分为NBA、CBA、WNBA、WCBA、意篮甲、法篮甲、德篮甲和西篮甲等,便于用户快速搜索和找到自己想观看的赛事。在这种精细化平台分类下,拥有多元化体育爱好的爱好者相继涌入各类平台中,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与兴趣相投的用户进行实时互动,群众的体育积极性被大幅调动。

自制体育节目和IP不断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主流。随着“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了保持流量,体育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体育产业链的核心IP。希望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IP的内容,提高IP质量从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目前自制的体育节目的体育IP已经获得了一定好评和流量,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用户基础,可以说比较成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这种结合互联网的低成本、轻压力自制方式,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主流。

当前,“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缺乏完善政策法规与经营管理体系,难以保障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存在较大滞后性和缺陷,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体育消费监管不严,使得电商平台体育用品、品牌的冒伪劣、盗版现象严重。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影响了消费者的体育品牌信任,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于网络体育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缺失,使得体育产业合规企业面临较大损失。例如,现阶段,我国存在链接聚合侵权的APP数量超过100个,客户群体总共加起来接近1000万级别,对正版赛事的侵权问题十分严重。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仍有部分体育企业不明确“互联网+体育产业”的本质,单纯将开通网店、建网络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等视为“互联网+体育”。这种浅显的认知使得企业发展并没有太大改观,因此企业的品牌创新也并不高效,且效果不佳。

纵观当前中国传统体育企业,如李宁、特步、安踏、匹克、鸿星尔克、361°等,大多都在漫无目的地发展,自身品牌特色不突出,存在感较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日渐减弱。反观体育用品品牌世界第一的耐克,凭借简约符号和独特的LOGO设计,使得品牌的整体可见性增加,一线明星、炫目广告、不断更新的性能,以及强大的售后服务,有效增加粉丝客户群体对品牌的粘性。

要想增加用户对体育企业的网络消费信任,我国应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保障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具体而言,可以抓紧制定数据开放的立法及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加强体育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国应加紧建立体育IP保护制度,保护如腾讯和乐视TV等体育新媒体企业的知识产权,保证或体育直播流媒体市场的健康运转。另外,还要建立体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营造健康的大数据环境,落实相关部门的监管。

就在昨天,9月8日,阿里体育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中阿里体育在体育赛事、媒体服务平台、电商事业等领域内抛出重量级的合作,展示了阿里在体育产业的互联网化发展中,为行业注入全新的强劲动力之余,也为资本热度风口浪尖中的体育行业给出了全新的不同出路。而在会中阿里体育宣布正式与巨人网络之间达成基于移动战略合作,更是引得互联网与游戏行业的共同关注。

(阿里体育CEO张大钟先生与巨人网络总裁刘伟女士共同启动全球移动战略)

此次两大巨头的合作,阿里体育将投入1亿金额,围绕《 球球大作战 》移动赛事体系搭建,赛事全球化战略部署,移动用户平台及增值服务,选手晋级和俱乐部商业运作,明星培养打造,赛事联盟生态构建,赛事全球化战略部署,IP衍生品开发与销售等七大层面进行规划,双方希望构筑一个全方位、专业化的移动生态,为业界树立全新标杆。我们将为大家呈现更加完美的赛事体验。

阿里体育自从去年9月9日成立以来,就一直以建设互联网+体育的良性生态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投入1亿元建立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WESG),以奥运会的标准和要求,打造独立的电子竞技赛事IP。在今年的八月,继中国区预选赛之后,各大洲预选赛已经全面展开,全球报名参赛的选手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WESG也成为首次覆盖非洲大陆的综合性赛事。其也即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最大的第三方独立赛事。而此次在移动战略上与巨人网络的携手突破,将会补足阿里体育战略中的一块重要拼图,真正的使赛事及平台体系火力全开,未来阿里和巨人将在移动领领域深入包含双方赛事品牌。

同时,作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先驱者以及佼佼者,巨人网络如今在移动游戏领域取得惊人突破。其手游自研代表作《球球大作战》在2016年掀起了行业内现象级的讨论,证明其在移动游戏时代研发实力依旧强势。

目前,《球球大作战》在全球则拥有超过1.3亿的设备持有量、 1500万DAU,月活跃用户数突破了5500万。2016年起,《球球大作战》发力移动布局,全年赛事体系规划了超过400多场线上线下比赛,不少于10000分钟的比赛时长。

目前《球球大作战》线上公开赛已于6月份顺利开展,?塔坦杯?精英挑战赛一举成为ChinaJoy最受瞩目赛事,而全球首个休闲竞技职业联赛BPL也在9月3日盛大开幕,而后《球球大作战》还将会有更多第三方赛事及校园赛事等,开创移动全方位赛事布局的典范。

也希望广大球宝继续关注我们的赛事动态哦,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赛事活动中哦~

(巨人网络移动版图)

巨人网络总裁刘伟女士称:?立足于精品游戏研发和运营发行的巨人网络,与拥有霸主级用户平台和国际化体育竞技赛事运作经验的阿里体育合作,无疑将让《球球大作战》移动项目的赛事布局和职业化发展,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同时也为推进整个移动市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此次战略合作达成后,阿里体育与巨人网络将呈现给《球球大作战》玩家更多精彩赛事。

就在明年1月,《球球大作战》2016年全球总决赛暨年终盛典将由巨人网络和阿里体育联手举办,届时这场万人盛事将创造移动多项崭新记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