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的体育精神感动了我 [400-600]字
2.苏炳添:我这辈子跑得最快的一次不是9秒83,而是追到林艳芳
1、 四月末,春光宜人,微风送爽,学校举办了田径运动会。操场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清一色的红校服,红彤彤的,别有一番风景。
仪仗队的同学们正在抓紧时间换服装、背鼓、拿锣,运动员们在老师的安排下站好队,准备参加开幕式。台上,各位领导兴致勃勃。同学们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心情激动而紧张,耐心地等待着开幕式开始。 一切准备就绪又过了几分钟,突然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开幕式开始了。
首先是仪仗队的同学们出场了,他们身穿深红色的雄鹰服,排着整齐的队伍,打着大鼓,气魄雄伟;接下来的便是身穿绿白相间服装的鼓号手了,他们的服装鲜艳,令人视觉明亮一新,他们的锣鼓号声高昂响亮。后面的就是运动员了他们昂首挺胸,步伐坚定,高呼着口号,给人以一种拼搏向上的感觉。队伍走完一圈,站在操场上,运动员举起右拳,庄严的宣誓。开幕式结束了,可那时的激动我却没有忘记。
第二天,正式比赛就要开始了。运动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由于今天我们班坐在阴凉下,没有了昨天的燥热感,我的心情格外好,比赛进行得十分紧凑,运动项目一个连一个,枪响声一声接连一声,运动员们鼓起肌肉,飞奔着,跳跃着,展示着自己的水平,为班级争光。拉拉队的同学们冲到“第一线”,用自己的口号,为运动健儿加油,鼓劲。广播台忙得不亦乐乎,各个班级投稿为运动员加油,小广播员口干舌燥,这一天过去了,比赛项目也赛完了大半。
第三天是运动会的最后一天了。我班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项目中就只有团体跑和长跑了,我班的“摩托”跑手要上场了,他们可是夺冠的重要人物,看一看吧!。
4×200米的团体跑就要开始了,只听“呯”的一声枪响,运动员像箭一般地从起跑线上射出。我班的张肖铭首先出击,他的身材瘦小,但特别机灵,快跑起来,身轻入燕。看,他领先了,飞快的冲刺,把棒递得很稳。下一个是付越,他是个长跑能手,200米赛程跑得游刃有余,和对手拉大了距离。下一个就是王强,真可惜,他开始没跑好,被一个小个子拦住了,没有冲到前面,把领先优势拱手让给了对手。最后一棒是师旭辉,他冲刺速度极快,终于超越了对手,赢得了第一。
运动会结束了,我班运动员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田径运动会。
2、 对于我们这些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来说,运动会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事情。每学期一开学,我们就盼望着运动会的到来。
运动会终于来到了!
那一天,校园里彩旗飘扬,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让我们热血沸腾。首先进行的是开幕式,各个方阵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过台。红旗队、鲜花队、花环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彩球队,当他们走过台的那一刹那,放飞了手中的彩球。无数个彩球摇曳着飞上天空。场上一片欢呼,一片沸腾。这绚丽的彩球吸收了全场所有的目光。大家翘首望着,望着……彩球渐飞渐远,我们的心也被牵得好远。
精彩无须等待。开幕式一完,各项比赛就开始了。看,跑道上离弦的箭,沙坑前腾空的一跃,操场上潇洒的扣篮;瞧,上下翻飞的毽子,密不透风的跳绳,就连小小的垒球都在空中画出美丽的弧线……一项项比赛把精彩的运动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最引人注目的是1500米长跑。运动员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有的在做热身运动,甩甩胳膊,踢踢腿;有的摩拳擦掌,像一位正准备接受严格训练的解放军战士一般;有的表情严肃紧张,已经做好起跑的姿势,随时准备飞奔而出;还有的非常悠闲地在和旁边的同学谈天呢,好像冠军非他莫属似的。
随着“叭”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如离弦的箭飞奔出去。刚开始,他们都铆足了劲抢内道。渐渐地,便拉开了距离。我们班的跑步健将杨竹天居然落在了后面!这让我们的一颗心都揪了起来。“加油呀!”“加油!”场外啦啦队的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已经第三圈了,运动员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可仍然都在坚持着。杨竹天一直不紧不慢地跑着,可到了第四圈,她突然开始爆发——用力地甩着胳膊迈开大步,飞速地向前冲,竟然一下超过了四个选手名列第三。此时,她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场内形势空前紧张,场外的观众都拼了命地为本班队员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还有20米,10米,5米……杨竹天不负众望,用她的无敌飞毛腿赢得了冠军。同学们将她抛向天空,表达满心的喜悦。
灿烂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快乐在我们心中荡漾。这精彩的运动会呀,我们永远难忘。
3、 10月17日,天高气爽,阳光融融,十月的金秋迎来了全校师生盼望已久的秋季运动会的召开。
同学们兴高烈,精神焕发。踏着“阳光地毯”,和着《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陆续进入会场。会场内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各班都举着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的牌子。运动员们也在活动身体,有助于比赛开始后更好地发挥。
运动会正式开始了,场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跳高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只见选手们一个个身轻如燕,助跑、起跳、跨跃,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轻松便越过了横杆。那一瞬间,他们的身体在蓝蓝的天空映照下、在金色的光芒笼罩中,如青龙过海,那矫健的身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象。跳高比赛结束了,喜讯也传来了,我们班的陈立昂同学在比赛中荣获第二名,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
最精彩的是田径赛,那看着才有意思。一阵又一阵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看,我们班的女中豪杰崔尚洁出场了,她刚一出场就喝彩声、加油声呼声一片。只听到“砰——”的一声枪响了,崔尚洁如猛虎下山一样,蹭的一下就蹿出去了,像旋风一样,跑到最前面,很快,她与邻班的一名同学不相上下了,“加油、加油”的喊声在我们班叫得更响了,同学们的脸因为太激动而涨得通红,像一个个红苹果。崔尚洁听到了同学们的加油声,更加激发了胜利的信心,她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第一,我们班是第一喽”,欢快的声音响彻在运动场上空,同学们都跳了起来,扑向崔尚杰,而崔尚杰那一张汗津津的脸仿佛是一朵娇嫩的花儿盛开在我们中间。
跳绳比赛也成为了焦点,那绳子如天空灿烂的彩虹,而运动员则是天上的仙女,挥舞着彩带,一起嬉戏;又像一群群的小麻雀,上下翻飞,跳动不停。
铅球、接力赛、跳远比赛,也精彩非凡。无论什么项目,运动员们都尽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拼出了好成绩,为班级争光添彩,又在比赛中找到了真挚的友谊,得到了欢乐。
他的体育精神感动了我 [400-600]字
伟大的失败--约翰·阿赫瓦里的故事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当一次奥运会过去很多年以后,人们或许并不会记住那么多的冠军,但一定会记住那些伟大的失败者。 这里记述的就是一个伟大的失败者的故事。 说起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有一个最后到达终点的选手,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他的行为不仅仅被誉为"当代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记录他的那些镜头,更是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用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夜幕已经降临,漫长的道路上,只有阿赫瓦里一个人孤独的身影,陪伴他的,是来自摄影师手中的微弱的光线--这一切都只是偶然,因为没有人预计到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这个运动员的名字叫约翰·阿赫瓦里,来自非洲的坦桑尼亚。 他一瘸一拐地跑着,简单包扎过的绷带上还在不停地渗出血水,他的腿受伤了。 此时,距离比赛开始已经四个多小时了,距离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冲过终点赢取金牌,也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这是一场有44个国家超过70名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阿赫瓦里是其中的一员。 1968年的时候,坦桑尼亚刚刚独立并成立联合共和国不久,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坦桑尼亚的名义参加奥运会。所以,这次来墨西哥参加奥运会的三名队员,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够代表国家来参加奥运会感到骄傲。 在马拉松比赛之前,阿赫瓦里的两名队友--一位参加的是拳击比赛,一位参加的是400米跑--都已经完成了赛事,也都没有取得出色的成绩。 而阿赫瓦里就不同了,他是坦桑尼亚这次参加奥运会的一个希望,一个被认为可以第一次为他们的国家赢得奖牌的优秀选手。 当时的阿赫瓦里已经不年轻了,30岁的他出生在坦桑尼亚的阿路沙地区。他的童年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一家人住在一座小小的土屋子里,粗茶淡饭和衣衫褴褛构成了他儿时的全部记忆。 然而非洲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却也是他玩耍的好地方,在上学途中,在放学以后,阿赫瓦里就会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在草原上奔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非洲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在世界上风光无限的长跑冠军。 当体育场里的观众已经走得差不多的时候,一阵由远而近的警报器声引起了还留在体育场内的人们的注意,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留在场里做着赛后的收尾工作的工作人员和裁判员。 因为很久以前大家就以为全部的运动员都已经完成了比赛,所以,就连通向体育场内环形跑道的大门都已经关起来了。 这时候,在墨西哥城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体育场入口处的大门缓缓地打开,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不如说是走进了--体育场。在场的人都被他的状态惊呆了! 近乎蹒跚的步履,脸上痛苦的表情,绷带和血迹--这一切,在暮色中,在灯光下构成了一幅画面,而这幅画面几乎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就在这天的午后,阿赫瓦里和70多名参赛选手一起开始了奥运会马拉松的比赛,在这个行列里有曾经蝉联过奥运会马拉松金牌的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还有后来获得本次比赛冠军的沃尔德,肯尼亚名将纳夫塔利。 比赛一开始,大家都跑得很正常,但到了11公里以后,超过2200米的海拔让许多运动员感到了高原的威力,本来就有伤的卫冕冠军阿贝贝第一个退出了比赛。 到了18公里的时候,一直在低海拔高度训练和比赛的阿赫瓦里也开始难受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觉得头晕,"他后来回忆说:"那种条件导致人疲劳,他们开始晕倒。" 阿赫瓦里感到肚子痛,而且一阵一阵地抽筋,运动医学上叫痉挛。缺氧导致他失去了方向感,除了要尽力向前跑以外,他还要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这样又跑了一公里多,他终于坚持不住摔倒了,结果是右腿严重受伤。 他的教练赞比看到他受伤了,赶紧跑过去为他进行了紧急包扎,用绷带裹住了他的伤口,并且问他还能不能比赛,阿赫瓦里一边因为痛而皱着眉头,一边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在耽误了许多时间以后,他又开始跑了起来。 但是跑没了多久,赞比就看出来了,他的这个队员无法再进行比赛了。于是他开始说服阿赫瓦里放弃,到最后甚至开始强迫。 但此时的阿赫瓦里却不这样想。他后来说:"我知道大家都已经结束比赛了,我知道我做得已经够好的了,我的教练也在对我说,放弃吧。但我却在心里对自己说,要继续!" 迈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就像挪进体育场一样,阿赫瓦里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工作人员、裁判,还有那些为数不多的观众。当他们明白了阿赫瓦里的状况时,全部都停下了手中的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起为这位来自非洲的运动员鼓起掌来。而阿赫瓦里则一面继续慢慢地跑向终点,一面有礼貌地向所有给他鼓励的人回礼。 这一幕被当时的拍摄者誉为"奥林匹克史上最伟大的一幕"。 终于到达了终点,此时的终点门已经被拆掉了,但响在体育场各个角落的掌声,变成了对阿赫瓦里最好的奖励。 刚刚通过终点,他就精疲力竭地倒在了地上。被送进医院以后,一直修养了两周的时间。在医院里,他对媒体说:"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 这句话,在当时成为了媒体的热点,而在后来,则变成了激励成千上万人的信念。
苏炳添:我这辈子跑得最快的一次不是9秒83,而是追到林艳芳
“如果我离开运动,我想我的生命就会停止。”——伊拉克短跑选手达娜·侯赛因
参加奥运会是一名运动员的终身梦想,而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运动员对这个梦想则更为强烈。从被剥夺参赛资格,到允许参赛,伊拉克运动员们在几天时间里经历着人生的大悲大喜。短跑女运动员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一个一直为奥运梦想努力着的女孩,作为伊拉克参赛队的一员,她的梦想的实现跟其他国家运动员比较起来来得更为坎坷,更为让人感动。
当听说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后,她一直在哭。教练优素福安慰达娜说:“你还可以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但是谁敢保证我能活到2012年?”达娜回答道。是啊,战火后的伊拉克还在重建中,现在的政局连人的性命都保不住,又怎能保得住四年之后的奥运梦想呢?
21岁的达娜是什叶派,而她的教练优素福·阿卜杜勒-拉赫曼来自逊尼派。纯洁的体育精神使政治上的派别之争显得如此渺小,在训练中,师徒二人一直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美军进入伊拉克后,宗派仇杀使伊拉克一度笼罩在极度恐惧之中。尽管如此,达娜仍然坚持练习100米和200米跑。作为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唯一的女运动员,拿外卡参赛的达娜目标并不远大——只要能在北京奥运会上亮相就好。抱着“体育能使祖国重新团结起来的想法”达娜忍受了巴格达的险恶环境、冒着狙击手的、穿着一双从约旦买来的二手“新百伦”跑鞋,长年在破旧不堪的场地训练。
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后,达娜的训练条件大为改善。
穿二手跑鞋冒弹雨训练
达娜的故事经《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后,感动了一名美国女律师、现年58岁的劳拉·J·哈根。哈根辗转联系上了达娜的侄女、略懂英语的伊赛拉·埃齐,为达娜邮去一双最新款的“新百伦”跑鞋,并通过卡塔尔多哈的一家银行汇去了达娜的训练经费及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旅费。
“一名奥运选手怎能没有新跑鞋?”哈根在写给达娜的电子邮件中说,“我不是体育迷,但我已经成了你的拥趸。我在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希望到时候能看到赛场上的你。”哈根首次与达娜通了电话。“她忍不住不停地哭泣,但仍通过翻译反复对我说,‘谢谢你、谢谢你’。”哈根说,“电话这头,我也流下了眼泪。我告诉她,即使不能参加奥运会,她同样是了不起的人。”
达娜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时代》杂志不久前将她列入北京奥运会上最值得期待的100名运动员之一。
一度因奥运梦断而崩溃
然而,现实经常与理想开玩笑。就在达娜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伊拉克方面与国际奥委会的矛盾激化,“伊拉克运动员将不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消息使她陷于崩溃。
据伊赛拉·埃齐透露:“听说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后,她一直在哭。她的心随着梦想一起破碎了,她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努力,但现实比她想象的要残酷。”
伊拉克代表团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消息传出后,哈根对“官僚机构的做法感到愤怒”,“这是政客们犯的错,为什么要运动员去承担?”
重返奥运给全世界惊喜
与哈根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伊拉克与国际奥委会面临了来自各界的巨大压力。国际奥委会与伊拉克也不愿看到奥运大家庭有人缺席的局面,终于在最后关头达成了妥协。
达娜与伊拉克男子铁饼运动员海达尔·纳赛尔成为最先受益的运动员,因为国际田联那时还没有关上运动员注册参加北京奥运的大门。
其他5名伊拉克运动员也相继得到了好消息。尽管有人还只有替补资格,但伊拉克奥运代表团的全部7名运动员能出现在北京,已经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
新闻背景——
短跑选手达娜·侯赛因——唯一代表伊拉克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
短跑选手达娜·侯赛因是唯一代表伊拉克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她将参加100米和200米两个项目的比赛。
现年21岁的达娜出身体育世家,她的父亲曾是伊拉克自行车国家队的一名冠军车手,她的哥哥是一名健美运动员。
然而,童年时代的达娜却完全没有机会参加赛跑,她的父母甚至不敢让达娜与体育沾上一点关系。那时正是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期,伊拉克体育界长久以来为其长子乌代的恐怖阴影所笼罩。
转机出现在2003年。那一年,美军开始侵入伊拉克;也是那一年,达娜第一次穿起跑鞋,第一次站上跑道。
之后的路并不好走。对于达娜来说,破旧开裂的跑鞋、简陋陈旧的跑道相比死亡威胁、宗教暗杀简直算不上问题。
达娜的教练尤素福·阿卜杜·拉赫曼回忆起那些并不久远的往事仍然心有余悸。有一次他们为了参加集训赶往训练场地,不得不驱车穿越巴格达南部什叶派和逊尼派火拼的战场。“我想我们那天8次驶过交火地带,我以为我们死定了。”尤素福说。达娜为自己能活下来感到庆幸:“教练让我躺下,他将车开得飞快。我当时一直在哭,还好我幸存下来了,谢天谢地。我并没有告诉我的父母这件事情。”
死亡的触手甚至延伸到巴格达大学田径场———达娜的练习场地。那里位于巴格达加德里亚区,原本是比较安全的区域。那天,附近屋顶上的狙击手向达娜开枪射击。“当时她正在进行训练,狙击手开了第一枪。与达娜擦肩而过,击中了旁边的大树。她赶紧卧倒,就在这时第二发击中了地面。”尤素福回忆道。达娜虽然躲过了,但当即就晕了过去。30分钟后,她又回到田径场,继续训练。
面对乱世,达娜的态度显得很“超然”:“我雄心勃勃。如果街道被封锁了,如果枪战发生了,我会绕路走,因为我要实现新的目标,我要前进。”达娜的成绩证明了此言不虚。她保持着伊拉克女子100米和200米的全国纪录。她在2007年阿拉伯运动会上获得了200米24.80秒的成绩,从而为她赢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外卡。
在经历伊拉克奥运禁赛风波后,达娜不但紧张地期待着参加奥运,还希望能来北京看看熊猫爬爬长城。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早已被奉为“苏神”的苏炳添,获得了极高评价的颁奖词。
“世界屏住了呼吸,9.83秒,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获得至高的荣誉,苏炳添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发表了获奖感言。
“我感谢强大的祖国,没有祖国和人民的支持,就不会有现在的“苏神”,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陪伴我20年的太太林艳芳,没有她,就不会有现在的苏炳添。”
苏炳添的微信名叫T&F,很多人以为是田径运动 track&field的缩写,实际上是他与妻子林艳芳的名字,添和芳。
苏神的爱情故事,同样充满色彩。
2002年,13岁的苏炳添到广东中山古镇初级中学读书,当时他还不是誉满全国的“亚洲飞人”,反而是个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
按照地方习俗,人们习惯亲切地称呼他为添仔。
到学校参加军训的第一天,苏炳添注意到校园里有一辆特别的自行车,贴满了花花绿绿的贴纸,显得格外拉风。
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这辆自行车让他过目难忘。
而自行车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后来的妻子林艳芳。
苏炳添第一眼看到林艳芳,便觉得这个姑娘好美,青涩的内心对她多了一丝别样的情愫。
林艳芳第一次注意到苏炳添是在军训中,她觉得这个男生被太阳晒得好黑,但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一口亮眼的大白牙。
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林艳芳成了苏炳添的小组长,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催促他交作业。
苏炳添对学习并不上心,交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让林艳芳催了一次又一次。
也许这便是一个少年的小计谋,能跟心中的女神多说几句话。
苏炳添学习成绩相当一般,但却展露出了惊人的运动天赋。
他的弹跳能力非常出色,回座位从来不好好走进去,而是直接穿越两张课桌,一跃而起,跳回自己的椅子上。
在林艳芳眼中,苏炳添简直活泼得像公园里的猴子。
由于苏炳添总是拖欠作业,尽职尽责的小组长林艳芳,不得不抽时间给他辅导功课。
一来二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与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像很多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一样,他们开始频繁地写小纸条,放学以后偷偷摸摸避开同学一起回家,趁着课间休息的时候说上几句两人才懂的小梗。
两人谁也没有向谁表露过心迹,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上初二那年,为了逃避课后作业,苏炳添开始跟随 体育 老师练习田径。
每次围着操场跑圈,到了离教室最近的地方,他总会不由自主地张望一眼,那里面坐着他心爱的姑娘。
其实操场与教室隔着那么远,什么都看不到,但这一眼却让他心中充满温暖,脚步更加坚定。
2004年,苏炳添报名参加了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却非常顺利地夺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个月以后,在体校老师宁德宝的推荐下,他被中山市 体育 运动学校录取了。
有了光明的前途,自然令苏炳添开心不已,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与林艳芳面临着分离。
由于舍不得林艳芳,苏炳添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上体校的机会。
得知苏炳添的心思以后,林艳芳安慰他说:“既然有机会,你就要好好珍惜,我只要有空,一定会去看你。”
就这样,苏炳添踏入了体校的大门,向着成神之路迈开了脚步。
林艳芳说到做到,每到周末,她凌晨五点起床,走很远的路去坐大巴车。
天刚亮的时候,她便出现在了体校大门口,那里有一脸笑容的苏炳添在迎接她。
一个15岁的姑娘,摸黑独自赶路,而且她还有晕车的毛病,但为了不让苏炳添担心,她从来都没有对他说过。
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些往事,苏炳添对林艳芳的坚持和勇敢感动不已。
同样,苏炳添为林艳芳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也深深镌刻在她心底。
有一次,林艳芳去找苏炳添,他带她去吃饭,就点了一碗馄饨,一个劲催她吃,并谎称自己已经吃过了。
实际上,他兜里的生活费,只够买那一碗馄饨了。
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到了一周一次的相见,就会交换日记本,分享着这一周的见闻。
苏炳添回忆起这些有趣的往事说:“现在再看那些日记,肯定会笑死。”
其实他们的字里行间,不外乎三个字:我想你。
少年人的感情,远比成年人单纯质朴得多,他们正是那种只要见到彼此,就会不自觉露出笑容的人。
2006年9月,在广东省田径邀请赛上,苏炳添以10秒66的成绩,夺得了百米冠军,他的实力已经接近健将水平。
同年12月,苏炳添被招进广东省田径队,接受更高级别的训练。
对苏炳添来说,这个消息喜忧参半,他离自己的短跑梦想更近了,却离心爱的姑娘更远了。
中山距离广州有86公里,他们以前一周可以见一次,现在不得不变成一个月见一次。
刚好那时开始流行人手一部手机,于是他们的交流方式,也从写日记变成了打电话。
为了省电话费,他们办理了情侣套餐,但中山和广州是跨市,套餐不好办理,林艳芳为此几乎跑遍了全市的营业厅。
直到今天,苏炳添与林艳芳依然用着仅差一位的情侣号。
不管距离有多远,林艳芳都告诉苏炳添,你只管去训练,我一定会努力来看你。
在日记本上,她曾写过一段话: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一个人跑很远就为去见另一个人,只想着有你在,多远都不怕,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倒数着能见面的日子,从远到近。
2008年,苏炳添第一次领到了工资,一共2800元钱,他花了1000多元,给林艳芳买了一条项链作为礼物。
多年以后,林艳芳完全有条件拥有更昂贵的项链了,但她依然将这条项链当成最珍视的礼物。
在享受甜蜜爱情的同时,苏炳添的短跑事业迎来了一次高峰,他作为 体育 界的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2008年,苏炳添一鼓作气夺得了三块金牌,一块全国室内男子60米金牌,两块全国田径比赛接力金牌。
2009年,苏炳添在全国田径赛将60米的成绩提高到6秒66,并在亚洲田径大奖赛苏州、昆山、香港三站赛上,连续夺得五块金牌,年底又在 东亚运动会夺得100米冠军 。
当时的苏炳添被媒体誉为“小飞人”,他成为中国短跑的希望之星,人们认为他将是继刘翔之后,最有可能在田径赛道上书写神话的中国运动员。
林艳芳在电视上看到苏炳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内心激动无比。
苏炳添已经成为名震亚洲的短跑健将,但在林艳芳这里,他依然只是一个皮肤黝黑,一笑就会露出两排大白牙的大男孩。
当苏炳添的短跑事业小有所成之际,上天很快给他设置了一道考验。
由于比赛过多,训练强度过大,2010年上半年,苏炳添深受伤病困扰,半年里基本无法再参赛,以养伤和力量练习为主。
由于受伤严重,一度让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失望,萌生了退役的想法。
这么多年以来,短跑是他唯一擅长的事,如果运动员生涯提前结束,他该何去何从呢?
这个时候,林艳芳对苏炳添说:“如果你还想跑,就好好养伤继续跑,如果不想跑了,那我们就回去,车到山前必有路。”
林艳芳的支持和鼓励给了苏炳添心灵极大的慰藉,他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内心,短跑就是自己生命的最大意义。
苏炳添知道,自己不仅是为自己跑,为国家跑,也是为了心爱的人而跑。
到了2010年年底,苏炳添伤愈归来,再次一鸣惊人,在 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他和队友们一起在接力赛上跑出38秒78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
每一个运动员,都以参加奥运会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苏炳添也不例外,他渴望在世界最高的 体育 殿堂里,五星红旗因他而迎风飘扬。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如愿以偿,站上了梦想中的舞台。
最终他以10秒19的成绩闯进了半决赛,成为中国短跑 历史 上第一个闯入百米半决赛的选手,他刷新着中国人乃至黄种人的纪录。
但当时的短跑界,博尔特有着神话般的统治力,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地位。
苏炳添在面对博尔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速度与技术,与真正的强者有着巨大的差距,然而这种差距,很可能是无法通过努力去缩小的。
苏炳添明白,自己这一生也许很难超越博尔特,但不代表不能超越过去的自己。
自己这一辈人无法完成的事业,可以积累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在短跑领域,黄种人不可能永远无法战胜黑人。
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寻求改变。
2014年,苏炳添迎来了瓶颈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自己,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右脚起跑换成左脚。
十年以来,他一直都是右脚起跑,现在的改变,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等于重新学跑步。
苏炳添不害怕从头开始,他只是想要征服脚下的百米跑道,去突破那黄种人难以逾越的10秒大关。
2015年5月, 在国际田联钻石赛尤金站男子短跑一百米项目中,苏炳添获得了第三名,但这个第三名,却震惊了整个亚洲。
因为苏炳添的成绩是9.99秒,他成为了个跑进10秒的运动员。
8月,北京 田径世界锦标赛上,苏炳添成为了史上第一个闯入世锦赛决赛的亚洲运动员。
2016年,里约奥运会,苏炳添第二次征战奥运赛场。
奥运会上,苏炳添跑出了10秒06的成绩,最终无缘决赛,但却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中国人在短跑项目中的巨大潜力。
虽然无法摘得一块奖牌,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苏炳添已经是无数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亚洲飞人。
他回答说,继续突破自己,然后跟林艳芳求婚。
这么多年以来,苏炳添从未忘记过那个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姑娘。
寻到一个期,苏炳添约林艳芳及其他几位好友一起自驾游。
到了汕头南澳岛的时候,苏炳添突然捧出一束玫瑰花,单膝跪地。
他深情地凝望着心爱的姑娘,比参加奥运会时还要紧张,原本准备了好多话,此刻却大脑一片空白,最后只说了一句:“阿芳,可不可以嫁给我?”
林艳芳感动不已,同时又吐槽说:“你求婚怎么一点都不浪漫啊?”
2016年10月10日,苏炳添与林艳芳领证结婚,他在微博上晒出结婚证时说:“ 说过的话一定要算,爱过的人永远不变。 ”
林艳芳有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嫂子,儿子都上一年级了,但这么多年以来,她从来没有催过苏炳添。
她知道苏炳添的事业非常重要,他要代表中国、代表亚洲,在田径赛场与欧美人一较长短。
2017年10月10日,两人领证一年以后,苏炳添才终于抽出时间,为林艳芳补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当天中山古镇锣鼓喧天,苏炳添邀请了众多好友及父老乡亲,一起见证自己的幸福。
众多 体育 界的大腕和 圈的明星,纷纷向苏炳添道喜。
在婚礼上,苏炳添深情告白说:“过去我用最快的速度在赛场上奔跑,履行运动员的光荣使命,今后我要用最慢的速度陪你走完一生,履行丈夫的幸福使命。”
看着一脸诚恳的丈夫,林艳芳眼中满是欣慰的泪花,回答说:“多感激此生遇到你,多此生陪伴你,能成为你的妻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么多年的等待和守候,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婚礼结束以后,两人着度蜜月,不料苏炳添突然接到了归队训练的通知。
苏炳添清楚林艳芳有多期待这次蜜月,提前做了大量攻略,还经常眉飞色舞地向他介绍将要去的地方。
尽管难以启齿,苏炳添却还是小心翼翼地问妻子:“可不可以不去度蜜月?我要回队里训练了。”
听到这句话,林艳芳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个人在沙发里坐了很久,一句话也没有说。
看着林艳芳难过的样子,苏炳添无比内疚和自责,这么多年以来,他最亏欠的人就是她。
一边是祖国的荣誉,一边是挚爱的妻子,苏炳添左右为难,二者都难以割舍。
林艳芳沉默了许久以后,到卧室为苏炳添收拾了行李箱,递给他说:“去吧,做你应该做的事。”
那一刻,苏炳添几乎感动落泪,对妻子的深明大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感激之情。
新婚燕尔,林艳芳却义无反顾地将丈夫还给了祖国。
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短暂的,苏炳添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比赛和训练,一年只回过两次家,每次只能待三天。
正是因为有林艳芳的理解和支持,苏炳添的训练比以往更加刻苦,他要同时间赛跑。
这个时候,苏炳添已经28岁,早已过了短跑运动员的最佳体能状态。
所以他一度萌生了退役的想法,甚至悄悄写了一份辞职申请书。
下了赛道时,苏炳添会怀疑自己,但只要他站上跑道,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你真的跑不动了吗?
苏炳添终于明白,自己根本放不下赛道,他的奔跑,早已不是只为自己。
2018年,苏炳添接受访时说:“老实说,我觉得亚洲人是可以跑进9秒85这个成绩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我。”
这一年他的事业的确屡创辉煌,不仅再次跑进9秒大关,还多次刷新自己创下的亚洲纪录。
人们惊讶地发现,苏炳添的职业寿命竟然比一般短跑运动员长得多,他在29岁这个年龄,取得了惊人的创举。
再次站在人生巅峰,苏炳添却充满愧疚,还是源于妻子林艳芳。
这一年,林艳芳怀孕了,从怀孕到生产,夫妻两人只见过两次面。
林艳芳被推进产房的时候,苏炳添还在飞机上,飞机落地以后,他才从新闻里看到妻子平安生产的消息。
苏炳添来到林艳芳身边时,已经是儿子出生的第二天。
儿子出生以后,苏炳添依然很少回家,以至于儿子一看到他就大哭大闹,将他视为陌生人。
这样一个誉满全国的优秀运动员,却直言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没能把妻子和孩子照顾好。
苏炳添不是一个擅长言辞的人,每当提到这些事,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林艳芳总是安慰丈夫,让他不必自责,夫妻本来就该相互付出,彼此成就。
苏炳添外出训练和比赛的日子里,林艳芳一个人照顾孩子,打理家庭,还要兼顾双方的父母,虽然辛苦,却从无怨言。
她说:“我只有把家管理好,不让他操心,他才能跑得更快更好。”
2019年,苏炳添整整30岁,他腰部严重受伤,几乎无法动弹。
当时正值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关键时刻,很多人猜测,苏炳添是不是真的要退役了。
林艳芳告诉苏炳添:“如果你的身体真的不行了,就不要跑了,我和孩子也需要你,但只要你决定跑,我和孩子就是你的坚强后盾。”
这一次苏炳添没有任何犹豫,他向大众回应说,自己只要养好了伤,一定会继续跑。
当了父亲以后,他多了一份责任感,想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2020年,为了第三次参加奥运会,苏炳添一整年都在刻苦训练,不分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
只要还能奔跑,他就从不停下脚步。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创下了亚洲纪录。
虽然在决赛中没有获得奖牌,但苏炳添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苏神。
这一年,苏炳添已经32岁,他超越了年龄,也超越了自己。
如今的苏炳添担任暨南大学 体育 学院副教授,为 体育 界培养后进,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而他本人并没有结束职业生涯的打算,依然在为杭州亚运会和尤金世锦赛做准备,继续刻苦训练。
很多人为苏炳添永不言弃的 体育 精神所感动,但不管他在赛道上是多么光芒耀眼,回归家庭的时候,依然是那个简单朴素的大男孩。
苏炳添虽然常年不在家,但每天都会向林艳芳汇报自己的日常生活,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会随手拍下来分享给对方。
虽然常年训练,回家的机会不多,但只要一回到家里,他就顾不上休息,主动带孩子,做家务,陪妻子去逛菜市场。
他非常努力地想要弥补自己缺失的时光。
林艳芳喜欢浪漫,而苏炳添却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为了让妻子开心,他努力地在网上学习哄老婆的小技巧。
以前他只会在林艳芳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发个红包,后来学会了送花,精心挑选礼物。
看着原本笨拙的丈夫,为自己一点点做出的改变,林艳芳很喜欢这种生活中的小感动。
从2002年相识,到2022年,苏炳添与林艳芳已经走过了20年时光。
他们对彼此的深情,被岁月酿得越发醇厚。
步入职业暮年的苏炳添说:“过去我用最快的速度在赛场奔跑,履行运动员的光荣使命,今后我要用最慢的速度陪你走完一生,履行丈夫的幸福使命。”
林艳芳曾在网上晒出一家人出去玩的照片,配文说:“陪你看日落的人,比日落本身更浪漫。”
苏炳添多么啊,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能拥有这样一段神仙爱情。
从学生时代的青梅竹马,到如今的伉俪情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情真正的样子。
我们终于相信,这个时代,依然有最简单纯粹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