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体育盛会在中国召开,可为什么中国的体育产业却萎靡不振呢?

2.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3.这张产品画布,专供体育赛事管理者使用

体育赛事商业策划方案_体育赛事招商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而相对的体育产业,指的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总称。

体育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市场主导型和参与型。

1、市场主导型。

市场主导型指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市场主体自身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场主体问相互竞争产生的压力和推动力。

2、参与型。

参与型是相对于市场主导型而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当市场调控实效或预期市场可能实效的时候,取措施对体育经济进行宏观干预,对本国本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设定目标,并且经常地利用多种手段加以引导、调控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组建与运作。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体育盛会在中国召开,可为什么中国的体育产业却萎靡不振呢?

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更给中国体育产业腾飞安装了一个助推器。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家都把加速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作为奥运经济的重要政策目标。体育产业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超过其他产业。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设施的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韩国借1988年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高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在各国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取的积极政策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也随之迅速扩大,并拉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美国一场nba篮球赛的平均票价是60美元,一场比赛的平均观众是两万人,这样每场比赛的票房收入可以达到120万美元,一个赛季每个队最少要打80场比赛,收入是9600万美元。相对而言,中国的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

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奥运会有助于解决体育市场开放不够以及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从奥运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来看,一方面,奥运会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多种参与体育营销的选择机会,其中包括适合具备相当实力的国际顶级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赞助,另一方面,以往举办奥运会的经验表明,所谓奥运后期出现的“低谷效应”,克服的关键在于通过举办奥运会发展起本国的体育产业,扩大国内体育消费品的有效供给。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即奥运会引发对基础设施、旅游出口、电视音像出品、商业贸易等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主办地的产出、收入和就业水平。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是会在奥运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自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进了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了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经济价值,使依托于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系统。因此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国家都把加速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作为奥运经济的重要政策目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仅北京市的奥运投资就达2800亿元,其中64%用于基础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计,北京奥运经济在未来的几年里,投产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奥运带来的经济冲击(投资、消费、出口、债务等)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和产出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在数量上(而不是长期增长率)的增加。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仅占gdp的0.2%,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是1%—3%;在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这一比例是4%。从整体上讲,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平衡,整体水平相当低。奥运对北京、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很难估量:一方面是每年0.3%的经济拉动,一方面是文化与观众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应在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体育产业全球化,以及北京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激发体育投资热情的背景下,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经济”冷思考

很多相信“体育经济”的人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会带来无限商机。“商机”究竟有多大姑且不论,只要是从“商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已经是思想的进步了。

为什么?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价,大手大脚总是不太好。若家里锅碗瓢盆本来就一应俱全,那么想张罗一桌饭菜,并在食客支付的餐费里捞点油水,那很容易;但若家当简陋,一切都得重新购置,那么想靠一顿饭把投资成本赚回来,就比较难。所以“在商言商”的原则是可取的,那就是反复盘算:“要追加多少投入,才能额外增加多少收入?”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大谈特谈“体育经济”,他们中不少人是“破窗理论”的追随者。“破窗理论”是这么说的: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的窗户,邻居就得更换新的窗户,于是带动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业,而他们又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业,整个社会便得以欣欣向荣,所以,顽童打破窗户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云云。

这套推理错得厉害,连目不识丁的大妈也知道那是错的。但错在哪里呢?它忘记了“世界上的总是稀缺的”!

是的,如果顽童不打破窗户,那么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会失业;但失业只是暂时的。记住:正因为总是稀缺的,所以工作总是充分的!暂时失业的玻璃工人和木匠,一旦调整了心态,改变了对自我评价,他们就会马上接受新的工作,为社会提供“窗户”以外的商品和服务。

这样,社会上就不仅保留了“窗户”这种商品,而且还添加了其他的新商品。我们无法指出新商品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新商品一定会出现。相反,如果纵容顽童不断砸烂窗户,那么世界上的稀缺,就不得不用来生产本来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窗户”,而其他本来会出现的商品就无法面市了。显然,顽童砸烂窗户是破坏,不是建设。

“破窗理论”错得这么离谱,却依然非常流行,这恐怕要归功于一知半解的经济学家。他们炮制的“鼓励消费理论”、“日经济理论”、“拉动需求理论”,都是半个世纪前“破窗理论”的翻版。照他们的逻辑,只要铺张浪费,或者以逸待劳,每星期多放几天,每年多搞几场体育赛事,经济发展仿佛就会如虎添翼。

这些理论,为不恰当的经济政策鸣锣开道,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严重浪费。我们断定那是社会财富的浪费,只是凭一点,即人们“本来”并不是那样选择的。人们“本来”并不想提前消费那么多实物,他们“本来”是想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的,所以,鼓励或强迫消费就是浪费;人们“本来”是不想休息那么长时间的,他们“本来”想要多干活以提高货币收入,所以,鼓励或强迫他们休和旅游就是浪费。

我们不能肯定一件体育赛事在具体的商业运作上是否成功,因为那要在事后,经过细致的成本—收益分析才能知晓,但我们可以指出,那些认为只要举办一场体育赛事,就能带来无限商机,就能使一国的gdp增加多少个百分点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不要以为硬性“创造需求”和“创造就业”可以振兴经济。“体育经济”鼓励人们举办更多的体育赛事以发展经济,“日经济”鼓励人们放长和旅游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就像“破窗理论”鼓励顽童打破更多人家的窗户以刺激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一样。

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会赚钱?

首先是问题:参看:://zhidao.baidu/question/16877373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 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 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 育本体产业主要受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 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 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 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 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 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 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

2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 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 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 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 测 ,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 ,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3、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 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 综合 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 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 践 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其次是国家振兴:

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将从多方面帮助体育产业拓展融资渠道,从而使得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具备相当规模。

产业规模预计达2万亿元

意见共明确了六大任务,分别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大力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和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副院长陈少峰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规划,表明我国体育事业到体育产业之间的观念转变已经成熟。

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即是使得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而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还不到1%。目前业界普遍认可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远期潜在市场约有2万亿,所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并将衍生出很多消费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特别提到要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翻看去年9月26日院发布的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同年11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时留意到,上述两份文件中分别也提到了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表示,体育产业振兴在具体操作和运作上借鉴了文化产业的一些经验。

体育赛事成掘金点

体育赛事活动将成为今后政策扶持的重点,根据意见,今后要重点探索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发展道路,借鉴国际经验,鼓励引导、规范发展足球等职业体育赛事,扶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健全职业联赛赛制。

“我国的乒乓球、武术等大众体育健身项目虽然普及,但仅限于是民间健身活动而已,产业化程度几乎为零。”北京体育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告诉记者,美国有NBA等各种大联盟,中国还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赛事运营项目和商业模式。此外,他表示,一些国内比较知名的公司都是以经营体育器材为主,但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商业化运作才是一国体育产业化形成的标志。

融资渠道拓宽

“新规划”侧重于在资金筹措上对体育产业的支持。意见指出,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通过安排补助资金等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积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兴建体育设施。鼓励金融机构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此外,研究丰富体育**新品种。

目前,体育产业发展多依靠出资引导。北京市秘书长、原北京体育局局长孙康林曾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三年,北京市每年专门出资5亿元,扶持项目41个。孙康林表示,意见的出台将使得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但下一步要创新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加大民间、境外资本的投入。

总结一句话:懂行的人少,圈钱的人多,结果搞砸了,要警醒啊!

这张产品画布,专供体育赛事管理者使用

举办奥运会会赚钱是因为从年洛杉矶奥运开始,不少国家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实现盈利。主要有以下赚钱渠道:

1、转播权销售收入?

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以前,转播权收入的60%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使更多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収展,国际奥委会决定2004年后只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加之不断上涨的转播权售价,奥运会主办国分得的实际数额呈增加趋势。?

2、商业赞助收入?

自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大类,并将每类授予相应范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

(1)TOP赞助商。1985年国际奥委会与瑞士国际体育和休闲集团签订TOP赞助商,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合作包括可口可乐等全球35家企业。?

(2)官斱赞助商。每届奥组委可以在本国征集官斱赞助商,收入同样需在国际奥委会与奥组委之间进行分配。?

(3)官斱供应商。奥组委可以征集官斱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林匹兊标识,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装饰品、衣帽服饰领域,商家需将其产品营业额的10-15%上交奥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卫昔奥运会首次发行纪念邮票、1951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首次发行奥运纪念币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发行奥林匹克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周边产品,衍生品逐渐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邮票和纪念币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类衍生品同样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奥运主题**、奥运手机等。?

4、门票收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5、建筑投资收入?

国际化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增长。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迚行了扩建机场、整修公路、治理汉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奥运为契机跨入到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达到当年西班牙的GDP总量的5%;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重点建设了包括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在内的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

6、旅游产业及相关交通、餐饮收入?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增加了50万人,新增加的旅游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

7、文化传媒收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2020年7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其中"小型分散的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已经明确列入了“积极有序恢复”之列。然而,关于小型、分散的体育赛事,很多体育赛事从业者的内心很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

回首望去,2014年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开启了中国体育赛事行业蓬勃发展的序幕,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体育赛事市场的活力,大量的资金、社会资金、人才都涌入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领域,但是,这些基本都集中在了大中型赛事。

即便疫情已经明显影响了大中型赛事的举办可行性,我们获得的反馈也是不少地方依然希望出资就要办至少5000人以上的马拉松赛事,而不愿意为数百人的小型特色赛事提供支持。

而事实上,参赛人数少,并不意味着赛事的影响力小,也不意味着赛事能给地方带来的城市品牌影响力、经济拉动上的贡献就小。

20年前,曾吸引我开启体育行业职业生涯的,是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正是这场参赛人数不到200的越野赛事,通过精密的赛事设计、汇聚全球顶级体育赛事人才的运营和推广投入,捧红了大理,带火了丽江,当年的选手、工作人员中也催生了出了如今活跃在中国越野界的赛事管理人才。

这样的赛事,凭借的恰恰是创新性策划,为举办地、冠名赞助商、运动项目的发展都创造了大量的价值。

在橙光线为体育赛事行业提供的赛事管理培训中,都一直很强调赛事产品的策划是根基,没有好的产品设计,谈不上后续的商业开发,再热闹的推广也都是暂时的。

赛事产品的策划对于小规模赛事来说尤为关键,无法以规模制胜,就必须要通过巧妙地策划来快速提升其品牌影响力,进而实现其商业价值。

在每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课程上,有一个小组作业环节会挑战大家快速地产出一个赛事策划,其中看到了很多火花,但也发现了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一个更为好用的工具指导,才能提高产品策划的效率。

为此,我研究了其他行业使用的产品画布、活动策划画布等,发现现有画布都并不能满足赛事产品策划的需求, 因此特地定制设计了给体育赛事组织者使用的“CYS赛事产品设计画布”如下:

和我在2017年介绍的《一页纸理清商业模式的三种方法》(发送提示:加往期链接-2017年3月发布)中介绍的 CYS商业模式设计图 类似,这样的画布在一页范围内呈现关键信息,便于发现冲突点,保障各个环节策划的一致性,也便于根据商业环境变化进行快速更新,同时,用于团队内部讲解、向投资人汇报也都是更为方便的工具。

如果说商业模式设计图帮助梳理的是“你的公司为什么能赚到钱”这个问题,那么赛事产品设计画布帮助你梳理的就是“你的赛事产品凭什么赚钱?”

画布的每一个方格里列出的,都是对赛事产品策划来说相当关键的问题,你需要和团队一一研究、思考和回答。虽然浓缩在一张纸上,背后的思考过程是需要极为深入的。

你希望你的赛事产品达到何种目标?

这一点与你的赛事企业层级战略高度相关,这个赛事在你的业务组合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是需要快速获得短期现金流、作为原有赛事在疫情影响下的过渡版本、还是作为未来的创新产品去进行测试?

这些问题就属于企业层级决策,而不是赛事策划所属于的产品层级决策。企业层级决策会是我这次在《体育赛事的高效能管理-赛事企业当下破局之道》中讲解的重点内容之一。

2. 目标客户

你的服务对象是谁?小规模赛事组织者特别要思考清楚你的赛事产品是为谁服务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究竟谁为你的赛事付出了绝大部分费用,例如你的赛事是地方购?冠名赞助商付费要求组织?还是会由小众人群以报名费购买难得的赛事体验?

3. 客户需求

你的服务对象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无论是、赞助商、还是体育爱好者,都有太多的需求还远远没得到满足。的诉求是拉动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还是展示城市的建设成果?赞助商的诉求是实现销售?获得更多销售线索?还是维持品牌声量?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是和自我来场深刻的对话,还是享受和朋友们一起相聚的时光?

4. 关键竞争产品

市场上可能会有哪些其他赛事、活动或者服务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小规模赛事的挑战往往是有可能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例如在你的城市里,可能已经有一场200人的儿童轮滑赛事,颇受本地家长的欢迎;或者对来说,出资支持一个全国性乒乓球赛事可能更有吸引力;对于赞助商来说,可能还在犹豫到底是把钱用来赞助体育赛事还是在抖音网红的直播带货上。

5. 独特价值

你的赛事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价值?例如对来说,你的赛事深入本地,可以每个周末带动很多社区的大众健身; 对于赞助商来说,赛事吸引的人群与他们的目标受众契合度特别高; 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你们的赛事参与特别方便。

这些价值都是基于与竞争产品的比较来确定的,因此其前提是你对这个产品面对的竞争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研究和判断。

6. 参赛/观赛群体

体育赛事的特殊性就在于购买者和使用者很可能是分离的,例如对于儿童参加的体育赛事来说,目标客户事实上是父母; 对于职工参加的企业体育赛事来说,目标客户则往往是企业的人力部门;对于大众健身赛事来说,目标客户往往是。因此需要将目标客户和参赛/观赛群体分别进行分析。

7. 运动项目

你的赛事是单个运动项目还是多个运动项目的组合?小规模体育赛事在项目选择上可以有极大的空间,时尚、小众运动、多个项目的创意组合,都可以用来出奇制胜,创造话题和吸引参与者。

8. 竞赛方法

你的赛制如何设计? 在橙光线的课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体育赛事策划中,最关键的就是赛制设计,赛制设计有没有趣?能否产生悬念?能否让参加的人觉得有意思,看的人也想跟着看下去?这需要你对于各个不同赛制的效果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如果你不了解,最好征求对应项目领域的专家意见。

9. 赛事配套服务

你会为赛事参与者提供哪些配套服务?运动项目和竞赛方法设计都是赛事产品策划的主体,基本上可以决定这个产品的成败,而想锦上添花、再上层楼则需要考虑赛事配套服务。特别是在运动项目和竞赛方法上几乎同质化的领域,就会竞争赛事配套服务,例如疫情前的马拉松赛事市场,补给站的食物、完赛包里的礼物拼得越来越激烈就是这个道理。

10. 关键

为了提供提供这个赛事你需要保障哪些关键?例如是否需要洽谈明星运动员?是否需要很出色的转播团队?或者是否需要能够使用一个风景极为优美的赛道?

11. 推广渠道

你的赛事需要通过什么渠道进行推广?是否通过自媒体、通过优质内容即可达到推广效果?还是必须通过各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队伍、跑团等来进行招募?

12. 成本结构

运营这样的赛事需要哪些成本项目?对小规模赛事来说,往往竞赛组织的成本不高,但是需要大量投入在推广、商业开发上,才能实现商业价值。需要不断 “获取注意力”的赛事推广是一项看来不像竞赛组织大动干戈,实则需要极其精细运作、需要相当高的人力成本的一个环节。

13. 收入来源

你的赛事能获得哪些收入?无论是报名、票务、特许产品销售、资金支持、赞助收入,每一个收入渠道的获取也对应着相应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如果你和你的团队能清晰地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并且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互相关联紧密,没有矛盾和冲突的地方,那么恭喜你,你的赛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可以去尝试。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模棱两可,那么最好是再进一步研究、讨论、澄清之后,再投入去进行深度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从不少研究数据我们都可以看到,大众的健康意识在疫情之后更为加强,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依然在不断上涨,疫情虽然影响了大规模赛事,但是,却为中国小型体育赛事产品的百花齐放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对于体育赛事从业者来说,当我们回归初心,回归到以体育促进大众健康的初心,形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期待着越来越多"小型分散的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诞生在全国各地。

我和橙光线团队将以两门线上互动课程来支持全国各地各位赛事同行的破局努力:

一是7月27-31日的《体育赛事的高效能管理-赛事企业当下破局之道》,这门课程将着重于企业层级的管理、业务组合策略、高层决策和团队管理;

二是8月17-21日的《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赛事商业价值构建之道》,这门课程将着重于具体赛事层级的策划、定位、品牌管理和商业开发。

已经决定投入10天来学习的各位同行,感谢你们的信任,橙光线在行业危机之时,更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